小学生作文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11-19    来源:    阅读:
   湖塘桥中心小学    袁静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的文章词不达意、空洞无物、了无创意;作文教学策略欠当,缺乏方法,高耗低效,教师们举步维艰,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作文加盟

   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特意对本班5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六个方面。
1、你害怕写作文吗?选择怕的同学有28人,占51%;
2、你在写作文时是否感到没内容可写?选择是的有21人,占38%;
3、如果有很多内容,你是否不知该写什么好?选择是的有25人,占45%;
4、你是否经常选好了材料,但不知用什么方法来写?选择是的有18人,占33%;
5、在写作时,你是否经常想用上优美的语句,但又想不出来?选择是的有24人,占44%;
6、你平时注意观察吗?选择是的有18人,占33%,也就是说,有67%的孩子不注意观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看到这一情况,笔者不住地追问自己:小学生作文教学弊端存在的原因何在?对策何在? 细细省思与剖理,觉得具体原因表现为: 
一、教师方面
1、教师有意或无意间拔高写作要求
在我们看来,一篇上乘之作应该是洋洋洒洒不下几百字,描写细腻、辞藻华丽,才能极尽赞美之意。通常我们看不上学生的作文,是因为我们总是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不科学,不理性,也势必造成要求的拔高,心理的落差。
2、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1)指导方法陈旧单一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仍有大部分教师未严格按照作文教学“从说到写”的原则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力,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写出来的文章趋于雷同,缺乏创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思维发展。调查教师作文指导发现,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流程,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2)重指导轻讲评
目前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重视作文指导而忽视作文讲评。所谓的作文讲评课,无非是拿几篇写得较好的文章一读了之。这样的作文讲评课对学生起不到什么效果。

二、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信心
学生本身就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加之我们教师拔高习作要求,致使孩子们在作文中得不到肯定,就愈发怕作文,写不好作文。这样的恶性循环加重使得学生习作自信心严重缺乏。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如何能写好作文?《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可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是“十个孩子,九个怕作文。”
2、学生缺乏积累
(1)缺乏阅读积累
身处竞争的社会,许多家长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但仍有一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认为看课外书对提高成绩没什么用,学生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加之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学生语言积累少。没有“读书破万卷”,又何来“下笔若有神”。 阅读之于作文的重要,其根本要义是思想情感体验的酝酿与积淀。唯有这样才能达到“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了。 
(2)缺乏生活积累
缺乏生活积累并不仅仅是认为学生的生活范围小。很多人将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原因归根为学生的生活范围小,却不知我们的孩子和大人,甚至作家一起生活在同样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他们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空洞,不切实际,究其原因是因为孩子缺乏观察能力,缺乏对生活的积累。写妈妈的作文永远是“深夜里,我发烧了,妈妈冒着寒风将我送进医院,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正视其原因,笔者在班级里展开了一系列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策略有:
一、平时注重积累素材,力求厚积而薄发。

(一)勤观察、多练笔,做生活的有心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选择,以获取更深刻、更全面、更独到的认识。在司空见惯中寻找“新异”,在习以为常中去发现“特别”。《课标》也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积累,用一颗敏感的心去触摸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一方面,我在班级中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扳手腕比赛、拔河比赛、水果拼盘、 “护蛋”行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活动过程,细心体验其中情趣,随时记下观察、体验结果,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观察,所以写起文章来便有话可说了。另一方面,我积极引导学生去写随笔。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丰富多彩的瞬间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备一本笔记本,自己给笔记本起一个喜欢的名字,随心所欲地用它去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善美丑;用它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翻开那些包装精美的笔记本,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一颗颗天真烂漫的童心。给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久而久之,对进入视野的人或事就会产生独特感受,激起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无米之炊”也就不复存在,写出来的文章自然鲜活动人。古人云:“油然作云,沛然下雨。”若是平时在生活中不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如同“千万里蓝天,两三缕薄云”,又怎么能指望有雨落下来呢?

(二)多阅读、勤摘录,吸知识之精髓。
胸藏万江凭吞吐,道出了厚积而薄发的真谛。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帮助学生养成摘录的好习惯。在摘录这一块上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把积累的词汇、语句、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在这方面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书里有阳光”的系列活动。在期初每个学生都制定“读书计划”,形式不限,力求能制定出符合个人爱好、张扬个性的计划书,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级读书计划”。然后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摘录,每月进行一次全班性的读书心得交流,期末的时候根据“书海拾贝”的记载情况,在班内评出读书小博士、小学士,营造了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效果。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下笔写作的时候,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二、变化指导形式,激发创作欲望。

(一)绘写一体,丰富学生作文资源
小学生对画画非常爱好,在接触新事物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画出来。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因势利导,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在头脑中建立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如让学生老写周记,不免枯燥,于是我便让学生尝试“绘画周记”,即把一张16K的纸分成两半,左边挑选自己喜欢的画面剪辑或临摹,右边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意思,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有滋有味的了。

(二)说写结合,拓展学生作文途径
在班里难免有些学生说起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写起来却一筹莫展。这种说写不一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并不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总以为要有一套写作技巧,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巧用教材,合理进行习作练习,打破作文的神秘感,让读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庐山的云雾》后让学生当导游,要求写出介绍庐山的导游词。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不但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还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情趣盎然。

(三)合作自由作文,放飞学生的灵性。
德国的作文教学流行协作写作,即由老师、家长、同伴之间通力合作,协调完成作文,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作文的兴趣,而且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一次,我也进行了协作的尝试,让学生进行小小组合作编写童话故事,轮流写作,每人一段,果然学生写作热情空前高涨,而且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创作的童话故事饶有趣味。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张扬学生的个性。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其中有学生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比,知道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还有老师的评价,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还可请家长评价,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并能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沟通。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特别大。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在作文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应在评语里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激励评价上,采用作文评语的方式,将表扬肯定的话写在作文后面,对于不足的地方,口头指出,学生认可了,就自己记录下来。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

刘墉先生曾说过:不要怕土地坚硬,只要你有手,土地就是软的;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腿,路途就是近的;不要怕高山耸峙,只要你有毅力,峰顶就在眼前;不要怕长夜漫漫,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将出现。对,作文教学也一样,只要我们老师多摸索,多反思,即使困难再多、路途再远,也同样能收获秋天的喜悦。
厚望斋作文培训——大语文先生

厚望斋网校

厚望斋官微

厚望斋咨询热线:

010-81737229

010-62196787

(周一至周日 9:30-19:30)

邮箱:hr@houwangzhai.com

京ICP备11035717号-2关于厚望斋|加入我们|寻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