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培训中高年学生写作惧怕心理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2018-11-20    来源:    阅读:
小学生作文培训中高年学生写作惧怕心理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1.探寻写作惧怕心理

1.1写作惧怕心理的含义

惧怕心理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什么是惧怕心理呢?王克先(1987)认为“惧怕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它是某种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剧烈反应,呈现纷乱、紧张的状态,惧怕的对象随年龄与经验而有所变迁[1]。”美国学者希尔加德等人(1989)认为“惧怕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是伴随行为的主观感情的体验,到力求达到的目标被阻碍,就易于意识到自身的情绪[2]。”乔建中(2001)的研究认为“恐惧是面临或预感到危险而义缺乏应付能力时所产生的带有受惊和危机体验的情绪,奇怪、陌生都可能引起惧怕[3]。”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心理学家把惧怕归结为不良情绪或消极情绪的一种,是个体对外界事件、思想和生理变化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作文加盟

巴尼特研究认为“儿童对想象中的生物和个人安全感的惧怕有随年龄下降的趋势,而对与学校和社会关系有关的一类惧怕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如怕考试、怕失败等[4]。”在写作教学中广大教师、学者研究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而写作惧怕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种。

什么是写作惧怕心理?我国的学者、一线教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有的从行为表现的角度来界定,如虞宏逸、戴宝云(2001)认为,学生写作惧怕心理通常表现为不喜欢上作文课,不愿写作文。[5]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认为学生写作惧怕心理是指学生的害怕情绪。如张琴波(1997)认为写作惧怕心理是小学生怕写作文,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6]有的从学科教学心理的角度来界定,如祝新华(2001)将其定义为学生怕写作文。[7]从上述的定义可以看出,我国对写作惧怕心理定义的种类较多,主要来自研究者教学实践的经验性总结,侧重于惧怕心理外在表现的归结,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心理学上,惧怕主要是一种消极情绪,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和内部事物的主观感受或认知判断,伴随着行为的主观感情体验;在写作中则表现出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等。为此,我们可以认为写作的惧怕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是初学者在学习写作时,当外界因素(写作内容、写作要求等)、主观认识(写作动机、兴趣等)不能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力求达到的写作目标被阻碍,对写作表现出来的退缩、厌倦及抵触的倾向,通常呈现出义务性、被动地接受写作任务。

1.2小学生的写作惧怕心理的研究现状

作文要教什么内容以及用什么方法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是写作教学心理学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各自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成因和对策,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影响因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

在写作惧怕心理的成因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析小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表现、教学目标及方法来描述各因素对写作心理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两个主流方向:

一是分析写作心理。如彭聃龄(1991)认为作者的知识结构、特点以及心理活动是影响写作的主要原因。[8]张琴波(1997)研究发现,写作惧怕心理的表现可分为:消极的心理定势、无话可说的烦恼、强烈的自卑感、思路闭塞的焦虑、作文命题的不对口的痛苦。[9]祝新华(2001)认为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应有的心理自由,被命题作文所束缚;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欠缺基本的成就感;缺乏及时有益的反馈。[10]

二是反思作文教学。如戴健林、朱晓斌(2003)强调对写作技巧角度设计训练体系,过多地要求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是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11]

在解决写作惧怕心理的对策研究中,由于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研究一直为心理学界所重视,更为学科心理学所关注。为此研究者对如何采用对策消除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惧怕心理进行了论述。大体可分为两个主流方向:

一是从写作心理的角度。如黄玉树(1996)认为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心理因素。[12]虞宏逸、戴宝云认为,根据学生阶段心理特点,教会学生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找到作文的素材;利用想象思维的丰富性教会学生展开想象;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13]

二是从写作教学的角度。如戴健林、朱晓斌认为克服写作心理障碍,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善于从身边取材,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14]林崇德强调按写作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教学,引导学生过好语言关、内容关、选材关。[15]

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研究,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虽对写作惧怕心理的影响因素,如写作材料、教学教法、作文命题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未能对惧怕心理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特别没有指出为何要针对高年级学生以及研究写作惧怕心理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对写作惧怕心理虽也做了大量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但未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为此,借鉴国内有关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研究成果,揭示惧怕心理的实质,找出惧怕心理的形成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补救,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

2.研究方法

2.1被试选择

随机抽取泉州市四所小学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共239名,其中男生121名,女生118名;五年级121名,六年级118名。其中泉州市通政小学84人,西湖小学60人,泉州师范附属丰泽小学46人,师院附小49人。被试集中在小学高年级,分层抽样,即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发出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42份,其中有效问卷239份,总有效率98.7%。其基本情况见表2-1:

表2-1   被试自然情况表

  性   别                     学               校                   

男   女    通政小学   西湖小学   泉州师范附属丰泽小学   师院附小 

人数    121  118       84        60               46               49

2.2 研究工具

2.2.1本研究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作为测量工具

根据调查问卷的编制要求,在访谈的基础上,借鉴各种期刊、学术论文上的相关文章中的调查问卷。抽取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相关的问题,参见赵雪莲(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学生惧厌作文心理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中的“学生作文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表”。结合影响学生写作心理的因素确定问卷题目,并在小范围内测试,对问卷进行调整,确定调查问卷表。本文的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问卷共设置问题14个,封闭题和开放题相结合,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内容涉及两个方面: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学生写作心理情况。

2.2.2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随机抽取60位学生的测试问卷(两个年级各抽取30份,其中男生15份,女生15份),用以计算本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将问卷中涉及学生写作心理的题号,用来计算比较它们选项比例的前后一致性。结果表明,该测验与小范围测验后所得的数据比例一致,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对《小学生写作心理的问卷》内容效度的进行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卡方检验,其结果表明各题与学生写作心理的相伴概率为0.000-0.001,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或0.01,所以可以否定其不相关且各相关系数都较显著。因此,从问卷的编制到最后结果都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上述信度、效度资料均来自较小团体的测验结果。由于样本小,相关值偏低,这些数值可能有低估现象。但是尽管如此,它们仍足以说明该量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是比较好的。

2.2.3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每个班由一名主试负责,测查过程中,被试在遇到不理解的项目时可随时向主试个别询问,所有问卷一次完成。

2.2.4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研究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计算机上完成,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质量审核和统计分析工作。

3.调查结果

3.1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心理的状况

通过频数分析考察学生写作心理的现状,其结果见表3-1、表3-2、表3-3、表3-4:

 

表3-1  写作动机统计表

一件愉快的事        一件烦恼的事        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人数          131                64                       44

比例(%)     54.8                26.8                     18.4 

  

表3-2  写作情绪统计表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喜欢         非常不喜欢

人数              11          123            96                9

比例(%)        4.6           51.5          40.2              3.8

                        表3-3  被试中五年级学生写作情绪统计表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喜欢         非常不喜欢

人数             7             64            45               5

比例(%)       5.8           52.9          37.2             4.1                

表3-4  被试中六年级学生写作情绪统计表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喜欢         非常不喜欢        

人数             4             59            51               4

比例(%)       3.4           50.0          43.2             3.4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第一,在写作动机上,学生出现被动、消极的写作倾向。26.8%的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件烦恼的事,18.4%的学生认为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在写作情绪上,学生不喜欢、害怕写作的现象较严重,有40.2%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写作。3.8%学生非常不喜欢写作。不喜欢、害怕写作的比例随年级有所上升,五年级不喜欢、害怕写作的比例为41.3%,而六年级为46.6% 。在男女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男生不喜欢、害怕写作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生,男生为55.3%,女生则只有32.2%。但是,调查中发现三所城市小学中不喜欢、害怕写作的学生比例依次为通政46.5%、西湖41.6%、师院附小42.8%,农村小学即泉州师范附属丰泽小学为43.4%。由此可见在城乡差别中,城市小学的学生不喜欢、害怕写作的比例与农村小学差异不大。

3.2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成绩及学生对写作难易程度的自我评价

通过频数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成绩及学生对写作难易程度的自我评价,其结果见表3-5、表3-6:

表3-5  被试中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作文成绩调查表

作文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7        43        31         12            3  

比例(%)         7.3       44.8      32.3       12.5          3.1

表3-6被试者对写作难易程度的自我评价

                      容易完成             不容易完成        

人数                    121                   118   

比例(%)               50.6                  49.4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第一,在写作成绩上,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中有7.3%的学生成绩为优秀,通过调查,发现他们的作文绝大部分来自老师或作文书中提供的范文,对他们来说写作是一项被动的任务;而绝大多数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作文成绩都在良以下。对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作文成绩普遍都不高,与成绩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通常给定值0.05或0.01,所以可以否定其不相关且各相关系数都较显著。作文评分的主观性是挫伤学生写作积极性,导致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原因之一。第二,在完成作文的难易程度上,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中,常常遇到困难,不能较容易地完成作文。调查结果显示,49.4%的学生不能较容易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调查中发现造成学生不能较容易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作文难、题材少见、缺乏想象、思路束缚、无内容可写、费时多、不断修改。

3.3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及作文选材

通过频数分析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及作文选材时遇到的困难,其结果见表3-7、表3-8:

 

表3-7   语言表达时遭遇困难情况调查表

写作时遇到有话写不出, 

不懂表达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来没有      

人数                         36           186            17    

比例(%)                   15.1          77.8           7.1

表3-8   作文选材遭遇困难情况调查表

写作时没有内容           经常          偶尔        从来没有      

人数                      42           173            24  

比例(%)                17.6          72.4          10.0

表3-9  作文素材来源调查表

      写亲身经历       老师提供素材        修改范文         虚构作文            

人数         131                33                28               47

比例(%)    54.8              13.8              11.7             19.7

表3-10  喜欢的写作方式调查表

              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自由作文      

人数                 29                 42                167           

比例(%)           12.1               17.6               69.9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

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没有内容可写”和“不知道怎样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难点所在。第一,调查结果显示,有15.1%的学生经常遇到过有话写不出,不懂得怎样写的情况。77.8%的学生偶尔有。第二,17.6%的学生写作时经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72 .4%的学生偶尔有。在“作文中什么使你感觉最难”的调查中,32.2%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33.1%的学生选择了“无事可说、无话可写”。对学生的作文素材来源的进一步调查中(见表3-9),发现54.8%的学生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有45.2%的学生的作文素材则来自教师提供的素材、修改范文及虚构作文。在写作方式上,学生更喜欢自由写作,而不喜欢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调查显示,69.9%的学生喜欢自由命题。对学生来说,自由命题可使他们的写作素材更加广泛,不被命题所束缚。

由此可见语言表达、作文选材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写作过程中写作惧怕心理的形成因素之一。

3.4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写作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频数分析高年级学生对写作教学效果的评价,其结果见表3-11:

表3-11  被试者对写作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

          非常喜欢       喜欢      不喜欢     非常不喜欢

人数                       31          134         69           5 

比例(%)                 13.0         56.1       28.9         2.1   

 

从表3-11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随着专家、一线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对作文课的喜爱有所上升,调查显示喜欢写作教学的学生人数占69.1%,通过对原因的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作文的认识,认为上作文课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丰富写作知识。但却有一小部分学生则抱着上作文课不必认真听的心态。二是教师的教学风格,调查中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是风趣幽默、联系实际、主题鲜明的,学生就乐于上课。尽管如此,仍有31%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上作文课,通过对原因的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对写作不感兴趣、怕写作文、认为写作费时麻烦;二是教师的原因,作文课无趣、内容不新颖、作文题目类似、课上只念范文。

4.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成因

从小学时期开始,书面语言成为儿童专门的学习对象。在掌握书面语言、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过程。小学高年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阶段,可是学生的写作惧怕心理又是一种普遍现象,造成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因素很多,多种因素对写作惧怕心理的形成并不是单一作用的,而是综合的。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本人认为造成学生写作惧怕心理主要是由下面两个因素造成的:

4.1内在因素

4.1.1消极的写作动机

“一个儿童在学校中能否积极地学习,获得优良成绩,首先是与他是否有良好、正确的动机有密切联系的。动机是一种推动作用的力量,它鼓舞着儿童这样或那样的行动。如果一个儿童没有一定的学习动机,那么,他的学习就变成一种毫无乐趣的沉重的负担[16]。”写作也一样,该研究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动机的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对写作存在错误的认识,遇到写作时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感到写作是一件烦恼的事,或者将其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由于写作本身的复杂性所显示的难、高度较大,学生学习写作的动机不稳定。读了几篇好文章,特别是同龄人的文章,易于激发他们学习写作的动机,认为写作并不太难。可是,学习一段时间后,自己写过作文,发现提高不快,或者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学习写作的动机便会降低,有的甚至想放弃写作,认为自己写不好作文,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不易抵挡时,便转向消沉,产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

4.1.2不良的写作情绪

“儿童的情绪状态调节着他们内部的心理过程——他们的所想与所为。情绪的好坏影响其认知过程,如注意集中程度、记忆和学习能力[17]。”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的情绪可能降低学习成效。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情绪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接近半数学生对待写作呈现出不喜欢、害怕的消极情绪。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当一个学生学会了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时,他可以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就会为此感到很振奋,这可能激励他反复练习学习写作的新技能,并乐于写作。相反,如果他写出来的作文老是得不到自己和他人的认同,他就会感到生气和挫折,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会放弃写作。

4.1.3写作心理转换的复杂性

写作是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除了思维和表达外,还存在着“转换”,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刘淼提出的三级转换理论,并指出:“由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换过程中存在一个存储器,就使得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表达的转换受到工作记忆的影响”。它们的转换模式图示分别如下[18]:

图4-1   一、二级转换——刘淼《作文心理学》

 图4-2   三级转换——刘淼《作文心理学》

可见,“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写作主体不仅受自身的内部储备(材料、技法等)的影响,还受到环境、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19]。”从对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作文选材的调查中,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感到写作难,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表现为无话可说,不知道如何表达,或写的与原来自己所构思的相差甚远。原因就在于作文生成过程的复杂性决定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困难而又艰巨的工作。

4.1.4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由以往思考积淀构成的潜在的看法[20]。”在访谈和问卷中可以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写作前,就已经听到“作文难,怕写作”类似这样的说法,写作让人觉得害怕的心理己经潜伏在心中。“虽然自己学习写作时,可能是并不难的,因为心理定势,就会对作文存在‘怕’、‘难’的心理,认为‘作文难,不管自己怎么努力也是白费劲’的心理中。时间长了,只要提及写作,学生表现出认为作文没什么好写的,写不来。由于心理定势的存在,无论自己会不会写,都会认为作文写不了,一概排斥,谈‘文’色变[21]。”

4.2外在因素

4.2.1写作要求的限制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遵循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然而有的教师却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年龄及心理实际,对学生的作文提出过高的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中不能较容易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的人数约占被试者的一半,通过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是作文题目难、题材少见、无内容可写、思路束缚等。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只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22]。”而有的教师却要求学生写出构思精巧的佳作,为了学生的作文能在考试中拿高分,总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益求精”地加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于拔高的要求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

4.2.2作文批改方式不当

“一个完整的写作流程应该是:作者——作品——读者——作品和作者,即作者在写作时不仅受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还受到读者对其作品的关照与信息反馈的诱导[23]。”

目前,教师或是阅卷者是学生作文的主要读者,教师的权威让学生在作文批改中不能与老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对学生来说,教师对自身作文的评改是对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认定,而学生的作文成绩取决于教师的自身对作文的认识和鉴赏。此外,“教师一般所评改的作文比较多,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给予及时的信息反馈,而且还会因为阅历、学历等不同,导致与学生的写作本意相违背。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想说的不能说,想写的不能写,不想说的又必须说,不想写的又必须写,他们对作文怎能不产生惧怕呢[24]?”

4.2.3师生关系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那些上课风趣幽默、激发学生兴趣的老师,其所在班级的学生喜欢写作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心理学上解释为晕轮效应,它源于人们心理上化繁为简的倾向,是指依据某人或事物部分信息的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一些未曾了解的特性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该老师上的课程,相反,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该老师上的课程[25]。”另外,教师在讲评作文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身上,忽略差生的学习,这样自然挫伤了作文底子原本就差的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对一般学生的作文少指导、少评价,只注重优生的作文。这样无形中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情绪,从而对写作产生惧怕心理。

5.教学建议

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要消除这种心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5.1激发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努力学习,能否在受挫情形下坚持努力学习,都与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关。作文教学中学习作文的内在动机往往是自己想写,自己想写的学生往往喜欢写作。相反,外在动机(如考试、作文得高分等)驱使下的学生作文,易受外界刺激而产生波动、失趣,甚至产生怕、厌心理[26]。”教师在传授写作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课堂充分享受到创造和发展个性、展示才能的快乐感,以增强动机的强度和稳定性。此外,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对于刚学写作的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不要用写作技法、标点、篇章词句等规范去束缚他们的手脚;最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对自己作文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消除对作文的错误认识,进而消除写作惧怕心理。

5.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写作惧怕心理

要消除写作惧怕心理,就必须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会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积累生活经验,将其变为作文的素材。换句话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掌握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获得亲身的感受,增强直接经验。教师在写作的具体训练时应采用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模式,可通过片断练习或专题练习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的基本要素及其利用篇章训练达到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等多种写作技能的运用。[27]从而消除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惧怕心理。

5.3改进作文批改方式,增进师生关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评语和分数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态度与情绪。一些学生产生写作惧怕心理就是因为教师评改不当造成的。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应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不要用成人或是自己的眼光来评判、看待学生的作文,尤其是初学作文的人。同时,教师必须消除学生对自己的畏惧感,主动与学生交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由于个体差异的影响,学生对作文的接受力,转换能力不同,所以表现出作文水平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充分体现因人而异,逐步提高的原则,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存在写作惧怕心理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作文应以鼓励为主,发现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就予以表扬。

6.结论

该研究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写作内在、外在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

6.1影响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内在因素及对策

写作动机、写作情绪、写作心理转换、心理定势能够显著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心理,消极的写作动机、不良的写作情绪、写作心理转换的复杂性、心理定势容易造成学生的写作惧怕心理。其中写作心理转换的复杂性对处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限制,是无法克服的。而消极写作动机、不良的写作情绪、心理定势等,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消除写作惧怕心理。相对而言,写作心理的内在因素对写作惧怕心理的影响较大。教学时,应注重对高年级学生写作心理内在因素的培养。

6.2影响高年级学生写作惧怕心理的外在因素及对策

外在因素包括写作要求、作文批改、师生关系。造成写作惧怕心理的内外因素使学生不能卸下心理包袱,作文水平低下、作文教学低效。教师只要从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入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通过激发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批改方式等途径,就可以克服学生的写作惧怕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厚望斋作文培训——大语文先生

厚望斋网校

厚望斋官微

厚望斋咨询热线:

010-81737229

010-62196787

(周一至周日 9:30-19:30)

邮箱:hr@houwangzhai.com

京ICP备11035717号-2关于厚望斋|加入我们|寻求合作|